close
江 西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新一屆省政府履職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方針,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優生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較好地完成瞭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年來,主要做瞭以下工作:
(一)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經濟保持持續健康較快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堅持抓發展不動搖。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戰略目標,強化經濟形勢研判和經濟運行的監測調度,主動跟進國傢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和變化,結合江西實際,適時制定出臺瞭一系列穩投資、擴消費、幫企業的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省生產總值14338.5億元,增長10.1%。財政總收入2357.1億元,增長15.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20.2億元,增長18.1%。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2450.8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51.1億元,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796.9億元,增長12.4%。糧食總產達到423.2億斤,實現“十連豐”。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3111.7億元,比年初增加1981.9億元,增長17.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2.5%。
(二)著力優佈局調結構,經濟發展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堅持既立足當前,更重視長遠,加快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不斷增強發展的後勁。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大力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兩大國傢戰略;加快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和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啟動瞭南昌、共青先導區建設,昌九一體化全面推進;出臺瞭支持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支持贛西經濟轉型發展的政策意見,區域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出臺瞭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意見,重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21.1%;實施服務業提升戰略,服務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協同創新展現新活力,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三)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增強。以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加大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銜接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93項,取消和下放省級行政審批與備案項目61項,取消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20項,200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財稅體制、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成功舉辦瞭贛港會、贛臺會、瓷博會、央企入贛、光彩事業贛州行等重大活動,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5.5億美元,增長10.7%;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3670億元,增長15%。外貿出口281.7億美元,增長12.2%。“走出去”戰略邁出新步伐,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2億美元,增長20%。新增國際友好城市3對,總數達到79對。新增贛州(吉安)至廈門鐵海聯運五定班列,開通新餘至寧波貨運專列。新增宜春、龍南、瑞金三個國傢級經濟開發區。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實施衛星監控管理系統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武九客專、九景衢鐵路開工建設,向莆鐵路、衡茶吉鐵路建成投運,全省鐵路營運裡程達到3146公裡。福銀高速公路九江長江公路大橋、廈坪至睦村高速公路建成投運,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335公裡。宜春明月山機場竣工通航。500千伏夢山至安源、九江馬回嶺等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峽江水利樞紐兩臺機組並網發電,贛江石虎塘航電樞紐建成投運。堅持城鄉統籌、鎮村聯動、互惠一體,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全省新增城鎮人口86萬,城鎮化率達到49%,提高1.5個百分點。推進瞭326個集鎮、2923個自然村鎮村聯動發展,在8321個村點開展瞭新農村建設,城鄉人居環境繼續改善。
(五)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物流路徑規劃紮實推進,完成造林面積253.7萬畝。新增國傢園林城市3個。深入開展凈空、凈水、凈土行動。在南昌市開展瞭PM2.5監測,空氣質量監控措施進一步強化,其他設區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傢Ⅱ級標準。全省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0.8%。完成14個重金屬污染源綜合治理項目。淘汰89個落後產能項目,萬元GDP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國傢下達計劃任務。
(六)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本,大力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全面提升社會發展水平。籌集700億元財政性資金實施民生工程,76件實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4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7.5萬人。建立和完善瞭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保障制度,覆蓋城鄉居民的社保體系進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順利推進,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2.5萬套,基本建成24.3萬套,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36.8萬戶。完成扶貧移民搬遷6.3萬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等一批教育重大工程項目順利推進,各類教育事業進一步提升。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戰略合作,省部合作、省校合作取得新進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成功舉辦瞭第五屆江西藝術節,湧現出一批文化創作精品。城市公共圖書館建設、農傢書屋、文化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直接惠及城鄉百姓。文化產業進一步壯大,成為全省服務業的重要增長點。人民群眾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8781元,增長12.2%。紮實推進平安江西建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水平持續提高,軍政軍民關系進一步密切。
按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省政府及部門紮實開展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得到有效治理,政府法治建設、效能建設、作風建設取得新進步。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0件,發佈省政府規章6件,開展瞭行政許可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建立瞭重大行政執法行為備案管理制度。改進瞭市縣綜合考核評價方式,按不同類型進行分類考核,引導各地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約法三章”,全面停止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財政供養人員、“三公”經費支出同比減少。廉政建設力度加大,健全完善瞭政府內部審計、監察制度,開展瞭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監督檢查等專項整治,嚴肅查處瞭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堅決查辦瞭一批違紀違法腐敗案件。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的結果,是省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投資、出口增幅持續回落,消費增長動力不足,經濟運行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實體經濟運行困難,生產經營成本上升,部分企業效益下降或虧損;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就業矛盾仍然突出,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難度大;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較多,加強社會治理的任務十分繁重;政府一些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強,政府工作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差距。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統領,激發市場活力,著力擴大開放,強化創新驅動,優化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奮力邁出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新步伐。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外貿出口增長7.5%左右,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國傢下達的節能減排計劃任務。
需要說明的是,把今年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10%左右,是經過認真分析慎重提出的。一方面,今年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目標不宜定得過高。另一方面,我省還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任務很重,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轉方式、調結構就沒有回旋空間,穩就業、保民生就沒有物質基礎,目標也不宜定得過低。10%左右的增長速度與最近兩年計劃目標基本銜接,有利於穩定社會預期。根據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和三次產業發展趨勢測算,今年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是積極可行的,經過努力可以完成。
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從總體上考慮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堅持推進科學發展,著力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始終咬定發展不放松,在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力爭保持兩位數增長。二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助轉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三是堅持擴大對外開放,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進一步創新開放思路,拓展開放空間,建好開放平臺,優化開放環境,加快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體系。四是堅持強化創新驅動,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健全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科技創新激勵和轉化機制,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五是堅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優化生態環境。更加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鞏固和提升生態環境優勢。六是堅持保障改善民生,著力增進人民群眾福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今年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或改組若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自然資源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加強國有資本收益和使用管理。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消除各種障礙和壁壘,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參股、控股或並購等形式依法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鼓勵非國有資本參股政府新投資項目。
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積極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行“先照後證”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積極推進電價改革,縮小工商業用電價差,推進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氣等階梯價格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大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加快組建省級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積極推進民營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村鎮銀行發展。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發揮信貸投放主渠道作用,力爭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2200億元。發展債券市場和期貨市場,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企業境內外上市和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融資,直接融資規模達到600億元。推動政策性保險擴面,積極推進“險資入贛”,做好恒邦財產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府機構改革,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機構改革,三季度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制度,並向社會公開,在目錄之外的一律不得設置行政審批事項。制定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具體措施,建立公平開放的公共服務購買制度。加快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推動中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完全脫鉤。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創新監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推進市縣部門預算改革,加快建立規范統一的部門預算體系。穩步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改革。整合清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的比重。加強結餘結轉資金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有序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推進綜合治稅平臺建設,提升征管效能。爭取國傢在贛州開展稀土資源稅改革試點。從緊控制“三公”經費支出,紮實推進“三公”經費公開,逐步將縣(市、區)納入公開范圍。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實行分類管理和限額控制,逐步將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統籌城鄉改革試點。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補償辦法,落實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按國傢部署和要求,積極穩妥開展農村宅基地、農民房產確權登記發證和抵押、擔保、轉讓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穩定增長。
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動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金融服務、社會服務等領域。優化政府投資結構,發揮引導作用,重點用於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高新產業、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實施省重點工程項目200個,總投資4500億元以上。實施一批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44公裡、鐵路營運裡程588公裡、統調電力裝機容量47萬千瓦。建設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1200億元以上。抓好一批重大社會事業項目,總投資300億元以上。
發揮消費對穩增長的基礎作用。完善促進消費政策,加快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積極拓展綠色、健康、文化、休閑等消費業態,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實施“寬帶中國江西工程”和“三網融合工程”,促進信息消費。完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建設,擴大農村消費。實施鼓勵消費的財稅、信貸政策和信用消費政策。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大力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推廣“財園信貸通”等融資模式,推進中小企業信用示范區、融資超市等建設。加強土地、用工、用電等要素調度,保障企業正常生產需求。采取加大本地采購、省內促銷、異地展銷等措施,支持企業發展。完善省領導掛點聯系重點企業工作機制,落實部門支持措施和清費減負等政策,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三)切實抓好“三農”工作,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著力穩定糧食生產。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深入開展“糧食穩產增產十大行動”,嚴格耕地保護,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糧食生產結構,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力爭糧食總產持續穩定。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一批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塘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推進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抓好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加強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推進倉儲規范化管理。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施“百縣百園”建設工程,推動建立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園。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向園區集聚,創建一批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建設一批標準果園、菜園、茶園和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登記,擴大特色產業規模,提升“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民合作社、生產基地對接,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
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積極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傢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經營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鼓勵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傢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農機作業、病蟲害防治等經營性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務。加大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培養造就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
推進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堅持鎮村聯動,以鎮帶村、以村促鎮、互動發展。重點培育壯大中心鎮,在民生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擴大中心鎮的管理權限。繼續選擇一批村點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積極發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產業村,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發展農村新型社區,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四)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自主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努力提高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實施科技協同創新計劃,力爭新組建10個左右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0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積極發展技術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增設一批國傢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制定促進創新人才匯聚的激勵措施,引進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科技企業傢和創新團隊。實施質量興省戰略,推進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出臺新修編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重點培育航空、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鋰電及電動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醫藥、節能環保、文化暨創意、綠色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民用航空產業,制定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南昌航空城、景德鎮直升機產業園建設,組建江西地方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抓好光伏產品的推廣應用,加快實施生物醫藥新版GMP改造工程。推進“數字企業”計劃,培育建設一批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園區和企業。加快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的比重。
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優勢龍頭企業兼並重組。認真落實全省化解產能過剩工作方案,逐步化解鋼鐵、水泥等產能相對過剩行業存量產能。加大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改革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形成一批分工協作、特色鮮明的中小企業集群。
加快發展服務業。完善支持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娛樂、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優化提升物流服務,發展第三方物流。建設一批特色城市商業區和商貿綜合體,推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培育一批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重點打造南昌華南城、共青城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加快旅遊強省建設,統籌規劃和整合旅遊資源,組建省旅遊集團公司,打造跨景區、跨區域精品旅遊線路,力爭全省旅遊接待總人數增長20%,旅遊總收入增長30%以上。認真貫徹國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支持群眾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五)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加快昌九“龍頭昂起”。按照“做強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體、龍頭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加快建設共青先導區和南昌臨空經濟區,全力推進昌九一體化。開工建設昌九大道和昌九高速全線“四改八”擴建工程,推進九江港和南昌港一體化建設。實施昌九一體化電網發展規劃,推進武漢至南昌10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取消昌九兩市間漫遊通話費和長途通話費,商業銀行銀行卡、存折業務同城化,進一步完善兩市間城鄉客運體系,加快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整合共享。實施昌九一體化產業佈局規劃,引導兩市產業互補對接、錯位發展,不斷提高兩市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抓住長江經濟帶發展機遇,參與好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
推進贛南“蘇區振興”。加強與中央國傢機關對口支援的對接,爭取贛州市執行西部大開發政策全面落實到位,爭取贛州國傢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瑞興於試驗區、“三南”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范地、章康新區等區域發展平臺獲得國傢批復。支持贛州申報“較大的市”。加快推進農村道路、低壓電網、土坯房改造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抓好鎢和稀土、新能源汽車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支持贛南臍橙、井岡蜜柚和南豐蜜橘產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基地。支持吉泰走廊改革創新,先行先試,重點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全國紅色旅遊精品城市,打造重要經濟增長帶。支持撫州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抓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蘇區振興發展保障能力。
促進贛東贛西“兩翼齊飛”。認真落實支持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支持贛西經濟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贛東贛西兩翼加快發展。支持上饒、景德鎮、鷹潭加強與長三角、海西經濟區對接合作,創新開放模式,推進區域合作,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產業轉移承接示范區、沿海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全國著名的文化生態旅遊地。支持新餘、宜春、萍鄉充分發揮特色和優勢,加快經濟轉型,強化聯動發展,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兩型”社會綜合改革試驗區。研究推進贛湘邊際合作試驗區建設。研究出臺支持撫州融入南昌、對接海西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構建向莆經濟帶,打造撫州贛閩開放合作創新區。
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啟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賦予試點縣享受設區市一級的經濟社會發展管理權限,增強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支持具備條件的縣改市(區)。落實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工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接二連三”、服務業倍增、縣城建設提升、鎮村聯動發展、城鄉環境治理“六大工程”。支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縣域經濟。
(六)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推進區域開放合作。密切國際交流合作,深化與港澳臺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對接合作。主動對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共青先導區、南昌臨空經濟區和具有條件的市縣先行先試。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商貿、物流等領域有序開放。
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實施招大引強工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產業鏈發展需求,重點引進一批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促進項目集聚和產業集群。深入推進央企入贛工程,抓好已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加快引進一批重大央企項目。制定支持贛商回鄉創業政策。建立招商引資專傢咨詢團、省市聯合招商團、項目推進服務團,提高招商引資專業化水平。
擴大外貿進出口。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gps衛星監控管理系統。加大重點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生產型企業擴大出口,培育壯大一批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穩定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精密零部件進口,加強我省產業和貿易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
支持企業“走出去”。組織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重點開拓中亞、東南亞等市場,擴展非洲市場。放寬企業和個人境外投資審批登記,鼓勵優勢企業赴境外從事農業綜合開發、礦產勘探和投資並購,推動江銅、新鋼、煤炭集團等資源型企業“走出去”,建立境外能源、資源供應基地和生產經營基地。支持產品和產能優勢企業到境外辦廠。
加強開放平臺建設。積極爭取設立贛州、南昌綜合保稅區和宜春海關,加快推進九江、吉安綜合保稅區申報。支持建設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贛閩、贛粵產業合作區。大力發展以鐵海聯運為重點的多式聯運,依托向莆鐵路開通贛閩五定班列,開通贛州至深圳五定班列。加強與粵港澳、閩浙滬通關合作,簡化通關監管手續,提高運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七)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有序放開南昌城區落戶限制,積極放開其他設區市中心城區落戶限制,全面放開縣級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健全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抓緊研究制定與戶籍制度改革相適應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進城就業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把進城落戶農民納入城鎮住房保障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繳納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選擇若幹市縣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重點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進行探索。
優化城鎮佈局和結構。制定實施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完善“一群兩帶三區”城鎮體系。推進鄱陽湖生態城鎮群與長江中遊城市群融合發展,加快南昌大都市區、贛州都市區、九江都市區建設,積極培育京九、滬昆沿線城鎮帶,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抓好城市道路、地下管網、公共交通、通信、環保等市政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集約利用城市土地資源,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加快建設綠色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宜業城市。保護好城市古跡和歷史遺存,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加強建築質量管理,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加強城市社區建設,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推動數字城管向縣城延伸,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適時召開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
(八)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五河一湖”、自然保護區、濕地、野生動植物等保護力度,增強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大力推進“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建設,提升交通幹線通道綠化水平,積極創建森林城市,完成植樹造林200萬畝。加大工業廢氣治理和揚塵污染防控力度,推進設區市PM2.5監測,建立霧霾天氣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備用水源地建設和鄉村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紮實推進重金屬污染、工礦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抓好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
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積極開展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和試點園區建設。啟動省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清潔化園區試點和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建設。科學推進農村沼氣工程,推廣規模化沼氣集中供氣。抓好工業、建築、交通和公共機構節能。大力推進企業節能,實施一批節能技改和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抓好主要污染物減排,確保完成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0.5%、2%、1%、2%。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爭取國傢批復江西省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省規劃,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納入國傢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開展省級生態文明試點縣建設。大力發展森林碳匯,培育建立水權、林權、排污權交易市場。推進環境污染強制保險試點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九)深入實施民生工程,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籌集財政性資金800億元,集中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50件實事,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努力擴大就業推動創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對高校畢業生、下崗人員、退役軍人、農民工、零就業傢庭等就業重點群體的就業服務,力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深入推進全民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億元。加大就業和技能培訓力度,全省工業園區就業培訓28萬人、創業培訓8萬人。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保險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擴大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覆蓋范圍。健全社會救助制度,落實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城鎮“三無”特困群眾供養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等標準,加大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力度。建立特別救助制度,對未納入低保的貧困傢庭和遭遇天災人禍的困難傢庭實施救助。向低保對象中的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費。加大醫療保障力度,提高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加快發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大城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力度,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林區、墾區等各類棚戶區23萬戶。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0.63萬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萬戶。全面完成“漁民上岸”安居工程。創新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行管理機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
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實施“精準扶貧”,提高扶貧成效。抓好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推進幫扶到戶脫貧、扶貧移民搬遷、培訓轉移就業等扶貧攻堅工程建設。力爭全年脫貧70萬人,完成扶貧移民搬遷8萬人,完成3000個貧困自然村點整治、人畜飲水安全等建設任務。
(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強省級教育統籌,繼續加大對教育投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增強教育事業發展活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施中等職業學校達標建設計劃,完善中高職銜接制度,促進校企深度融合。抓好高校內涵式發展,實施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開展本科高校專業改革試點,優化專業結構與佈局,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抓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進一步開展好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開工建設省圖書館新館,完成設區市數字圖書館建設。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加強景德鎮禦窯廠遺址、吉州窯遺址等大遺址保護管理,開展可移動文物普查。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出版發行、報刊傳媒、演藝娛樂、文化旅遊等文化產業。建設、用好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第十四屆全省運動會。
抓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擴大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范圍,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施衛生計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進省直醫療機構在南昌市新區建設分院,抓好市、縣婦幼保健機構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落實“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健全和落實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創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利益協調、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渠道,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健全基層信訪工作網絡,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進平安江西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快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深入推進法治江西建設,進一步健全執法制度、改進執法方式、加強執法管理、強化執法監督,促進執法規范化。深入開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建立覆蓋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制度和體制,嚴懲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安全措施落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健全國防動員體制機制,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提高軍轉安置和優撫工作水平,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各位代表!
擔負好服務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政府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勇於解放思想,建設創新政府。堅持把解放思想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打破思維定勢,沖破利益藩籬,突破狹隘視野,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破除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項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管理,把工作重心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嚴格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牢固樹立法治理念,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強化監察、審計等內部監督,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推進政務公開、辦事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肅整工作作風,建設服務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鞏固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紮實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著力健全改進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堅持真抓實幹、狠抓落實,大力弘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優良作風,大力倡導堅持不懈、一抓到底的務實精神,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堅決反腐倡廉,建設廉潔政府。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加大懲治和預防腐敗力度。加強土地礦產資源開發和政府采購、國有資產轉讓等監督管理,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深入開展損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努力開創我省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的新局面!
?? 附件?
《政府工作報告》註釋
1.“約法三章”:2013年3月17日,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提出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隻減不增,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隻減不增。
2.“先照後證”:商事主體直接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後即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如要從事需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持營業執照和有關材料再向主管部門申請許可。
3.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公司辦理工商登記時,實行由公司股東(發起人)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並對繳納出資情況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
4.“寬帶中國江西工程”:為貫徹落實國傢“寬帶中國”戰略,我省制定瞭“寬帶中國江西工程”實施方案,著力解決寬帶網絡接入速度、覆蓋范圍、應用普及等問題,強化產業發展和安全保障,提高寬帶發展整體水平。
5.“財園信貸通”:由省財政廳、工業園區管委會按1︰1比例籌集資金存入銀行,作為貸款風險保證金。銀行按不低於保證金的8倍放大貸款額度,為園區內有一定稅收貢獻、成長性好,又達不到銀行貸款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一年期以內、500萬元以下低息貸款。
6.“糧食穩產增產十大行動”:即政策支持行動、糧田建設行動、科技促進行動、高產創建行動、良種推廣行動、配方施肥行動、統防統治行動、農機應用行動、防災減災行動、農資整治行動。
7.“百縣百園”建設工程:堅持改造與新建相結合,力爭用3-5年時間,在全省建成100個左右覆蓋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發展層次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8.新版GMP改造工程:2011年3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被稱為新版GMP,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進一步規范和重新認證,要求全部藥品生產企業2015年12月31日前需達到新要求,未通過認證的企業不得繼續生產藥品。
9.“數字企業”計劃:針對企業信息化狀況和中小企業特點,為企業量身定做的一攬子信息化解決方案,以“七個一”(一條互聯網高速接入通道、一個企業內部數據通信網絡、一個企業門戶網站、一套自動化辦公系統、一套廠區安全管理系統、一套員工管理系統、一套市場營銷管理系統)為主要內容,全面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應用能力。
10.“較大的市”:除直轄市以外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定權的城市,包括省會城市、特區城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設區城市。
11.現代農業“接二連三”:用市場化理念和工業化辦法,以加工和銷售倒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種養業與二、三產業緊密聯接,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2.PM2.5: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可入肺顆粒物。
13.“城市礦產”: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產生和蘊藏在廢舊機電設備、電線電纜、通訊工具、汽車、傢電、電子產品、金屬和塑料包裝物以及廢料中,可循環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稀貴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
14.“漁民上岸”安居工程:整合相關項目和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實現以船為傢漁民上岸安居,改善以船為傢漁民居住條件。
15.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由財政出資,購買文化服務,解決農民看戲難、看電影難、開展文體活動難的問題。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新一屆省政府履職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方針,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優生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較好地完成瞭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年來,主要做瞭以下工作:
(一)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經濟保持持續健康較快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堅持抓發展不動搖。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戰略目標,強化經濟形勢研判和經濟運行的監測調度,主動跟進國傢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和變化,結合江西實際,適時制定出臺瞭一系列穩投資、擴消費、幫企業的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省生產總值14338.5億元,增長10.1%。財政總收入2357.1億元,增長15.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20.2億元,增長18.1%。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2450.8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51.1億元,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796.9億元,增長12.4%。糧食總產達到423.2億斤,實現“十連豐”。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3111.7億元,比年初增加1981.9億元,增長17.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2.5%。
(二)著力優佈局調結構,經濟發展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堅持既立足當前,更重視長遠,加快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不斷增強發展的後勁。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大力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兩大國傢戰略;加快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和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啟動瞭南昌、共青先導區建設,昌九一體化全面推進;出臺瞭支持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支持贛西經濟轉型發展的政策意見,區域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出臺瞭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意見,重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21.1%;實施服務業提升戰略,服務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協同創新展現新活力,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三)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增強。以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加大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銜接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93項,取消和下放省級行政審批與備案項目61項,取消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20項,200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財稅體制、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成功舉辦瞭贛港會、贛臺會、瓷博會、央企入贛、光彩事業贛州行等重大活動,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5.5億美元,增長10.7%;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3670億元,增長15%。外貿出口281.7億美元,增長12.2%。“走出去”戰略邁出新步伐,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2億美元,增長20%。新增國際友好城市3對,總數達到79對。新增贛州(吉安)至廈門鐵海聯運五定班列,開通新餘至寧波貨運專列。新增宜春、龍南、瑞金三個國傢級經濟開發區。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實施衛星監控管理系統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武九客專、九景衢鐵路開工建設,向莆鐵路、衡茶吉鐵路建成投運,全省鐵路營運裡程達到3146公裡。福銀高速公路九江長江公路大橋、廈坪至睦村高速公路建成投運,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335公裡。宜春明月山機場竣工通航。500千伏夢山至安源、九江馬回嶺等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峽江水利樞紐兩臺機組並網發電,贛江石虎塘航電樞紐建成投運。堅持城鄉統籌、鎮村聯動、互惠一體,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全省新增城鎮人口86萬,城鎮化率達到49%,提高1.5個百分點。推進瞭326個集鎮、2923個自然村鎮村聯動發展,在8321個村點開展瞭新農村建設,城鄉人居環境繼續改善。
(五)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物流路徑規劃紮實推進,完成造林面積253.7萬畝。新增國傢園林城市3個。深入開展凈空、凈水、凈土行動。在南昌市開展瞭PM2.5監測,空氣質量監控措施進一步強化,其他設區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傢Ⅱ級標準。全省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0.8%。完成14個重金屬污染源綜合治理項目。淘汰89個落後產能項目,萬元GDP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國傢下達計劃任務。
(六)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本,大力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全面提升社會發展水平。籌集700億元財政性資金實施民生工程,76件實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4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7.5萬人。建立和完善瞭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保障制度,覆蓋城鄉居民的社保體系進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順利推進,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2.5萬套,基本建成24.3萬套,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36.8萬戶。完成扶貧移民搬遷6.3萬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等一批教育重大工程項目順利推進,各類教育事業進一步提升。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戰略合作,省部合作、省校合作取得新進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成功舉辦瞭第五屆江西藝術節,湧現出一批文化創作精品。城市公共圖書館建設、農傢書屋、文化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直接惠及城鄉百姓。文化產業進一步壯大,成為全省服務業的重要增長點。人民群眾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8781元,增長12.2%。紮實推進平安江西建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水平持續提高,軍政軍民關系進一步密切。
按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省政府及部門紮實開展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得到有效治理,政府法治建設、效能建設、作風建設取得新進步。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0件,發佈省政府規章6件,開展瞭行政許可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建立瞭重大行政執法行為備案管理制度。改進瞭市縣綜合考核評價方式,按不同類型進行分類考核,引導各地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約法三章”,全面停止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財政供養人員、“三公”經費支出同比減少。廉政建設力度加大,健全完善瞭政府內部審計、監察制度,開展瞭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監督檢查等專項整治,嚴肅查處瞭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堅決查辦瞭一批違紀違法腐敗案件。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的結果,是省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投資、出口增幅持續回落,消費增長動力不足,經濟運行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實體經濟運行困難,生產經營成本上升,部分企業效益下降或虧損;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就業矛盾仍然突出,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難度大;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較多,加強社會治理的任務十分繁重;政府一些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強,政府工作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差距。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統領,激發市場活力,著力擴大開放,強化創新驅動,優化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奮力邁出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新步伐。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外貿出口增長7.5%左右,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國傢下達的節能減排計劃任務。
需要說明的是,把今年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10%左右,是經過認真分析慎重提出的。一方面,今年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目標不宜定得過高。另一方面,我省還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任務很重,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轉方式、調結構就沒有回旋空間,穩就業、保民生就沒有物質基礎,目標也不宜定得過低。10%左右的增長速度與最近兩年計劃目標基本銜接,有利於穩定社會預期。根據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和三次產業發展趨勢測算,今年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是積極可行的,經過努力可以完成。
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從總體上考慮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堅持推進科學發展,著力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始終咬定發展不放松,在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力爭保持兩位數增長。二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助轉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三是堅持擴大對外開放,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進一步創新開放思路,拓展開放空間,建好開放平臺,優化開放環境,加快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體系。四是堅持強化創新驅動,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健全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科技創新激勵和轉化機制,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五是堅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優化生態環境。更加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鞏固和提升生態環境優勢。六是堅持保障改善民生,著力增進人民群眾福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今年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或改組若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自然資源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加強國有資本收益和使用管理。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消除各種障礙和壁壘,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參股、控股或並購等形式依法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鼓勵非國有資本參股政府新投資項目。
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積極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行“先照後證”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積極推進電價改革,縮小工商業用電價差,推進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氣等階梯價格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大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加快組建省級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積極推進民營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村鎮銀行發展。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發揮信貸投放主渠道作用,力爭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2200億元。發展債券市場和期貨市場,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企業境內外上市和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融資,直接融資規模達到600億元。推動政策性保險擴面,積極推進“險資入贛”,做好恒邦財產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府機構改革,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機構改革,三季度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制度,並向社會公開,在目錄之外的一律不得設置行政審批事項。制定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具體措施,建立公平開放的公共服務購買制度。加快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推動中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完全脫鉤。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創新監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推進市縣部門預算改革,加快建立規范統一的部門預算體系。穩步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改革。整合清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的比重。加強結餘結轉資金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有序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推進綜合治稅平臺建設,提升征管效能。爭取國傢在贛州開展稀土資源稅改革試點。從緊控制“三公”經費支出,紮實推進“三公”經費公開,逐步將縣(市、區)納入公開范圍。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實行分類管理和限額控制,逐步將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統籌城鄉改革試點。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補償辦法,落實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按國傢部署和要求,積極穩妥開展農村宅基地、農民房產確權登記發證和抵押、擔保、轉讓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穩定增長。
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動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金融服務、社會服務等領域。優化政府投資結構,發揮引導作用,重點用於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高新產業、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實施省重點工程項目200個,總投資4500億元以上。實施一批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44公裡、鐵路營運裡程588公裡、統調電力裝機容量47萬千瓦。建設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1200億元以上。抓好一批重大社會事業項目,總投資300億元以上。
發揮消費對穩增長的基礎作用。完善促進消費政策,加快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積極拓展綠色、健康、文化、休閑等消費業態,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實施“寬帶中國江西工程”和“三網融合工程”,促進信息消費。完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建設,擴大農村消費。實施鼓勵消費的財稅、信貸政策和信用消費政策。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大力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推廣“財園信貸通”等融資模式,推進中小企業信用示范區、融資超市等建設。加強土地、用工、用電等要素調度,保障企業正常生產需求。采取加大本地采購、省內促銷、異地展銷等措施,支持企業發展。完善省領導掛點聯系重點企業工作機制,落實部門支持措施和清費減負等政策,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三)切實抓好“三農”工作,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著力穩定糧食生產。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深入開展“糧食穩產增產十大行動”,嚴格耕地保護,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糧食生產結構,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力爭糧食總產持續穩定。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一批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塘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推進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抓好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加強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推進倉儲規范化管理。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施“百縣百園”建設工程,推動建立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園。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向園區集聚,創建一批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建設一批標準果園、菜園、茶園和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登記,擴大特色產業規模,提升“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民合作社、生產基地對接,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
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積極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傢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經營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鼓勵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傢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農機作業、病蟲害防治等經營性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務。加大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培養造就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
推進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堅持鎮村聯動,以鎮帶村、以村促鎮、互動發展。重點培育壯大中心鎮,在民生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擴大中心鎮的管理權限。繼續選擇一批村點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積極發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產業村,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發展農村新型社區,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四)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自主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努力提高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實施科技協同創新計劃,力爭新組建10個左右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0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積極發展技術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增設一批國傢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制定促進創新人才匯聚的激勵措施,引進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科技企業傢和創新團隊。實施質量興省戰略,推進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出臺新修編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重點培育航空、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鋰電及電動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醫藥、節能環保、文化暨創意、綠色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民用航空產業,制定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南昌航空城、景德鎮直升機產業園建設,組建江西地方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抓好光伏產品的推廣應用,加快實施生物醫藥新版GMP改造工程。推進“數字企業”計劃,培育建設一批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園區和企業。加快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的比重。
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優勢龍頭企業兼並重組。認真落實全省化解產能過剩工作方案,逐步化解鋼鐵、水泥等產能相對過剩行業存量產能。加大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改革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形成一批分工協作、特色鮮明的中小企業集群。
加快發展服務業。完善支持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娛樂、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優化提升物流服務,發展第三方物流。建設一批特色城市商業區和商貿綜合體,推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培育一批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重點打造南昌華南城、共青城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加快旅遊強省建設,統籌規劃和整合旅遊資源,組建省旅遊集團公司,打造跨景區、跨區域精品旅遊線路,力爭全省旅遊接待總人數增長20%,旅遊總收入增長30%以上。認真貫徹國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支持群眾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五)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加快昌九“龍頭昂起”。按照“做強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體、龍頭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加快建設共青先導區和南昌臨空經濟區,全力推進昌九一體化。開工建設昌九大道和昌九高速全線“四改八”擴建工程,推進九江港和南昌港一體化建設。實施昌九一體化電網發展規劃,推進武漢至南昌10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取消昌九兩市間漫遊通話費和長途通話費,商業銀行銀行卡、存折業務同城化,進一步完善兩市間城鄉客運體系,加快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整合共享。實施昌九一體化產業佈局規劃,引導兩市產業互補對接、錯位發展,不斷提高兩市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抓住長江經濟帶發展機遇,參與好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
推進贛南“蘇區振興”。加強與中央國傢機關對口支援的對接,爭取贛州市執行西部大開發政策全面落實到位,爭取贛州國傢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瑞興於試驗區、“三南”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范地、章康新區等區域發展平臺獲得國傢批復。支持贛州申報“較大的市”。加快推進農村道路、低壓電網、土坯房改造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抓好鎢和稀土、新能源汽車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支持贛南臍橙、井岡蜜柚和南豐蜜橘產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基地。支持吉泰走廊改革創新,先行先試,重點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全國紅色旅遊精品城市,打造重要經濟增長帶。支持撫州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抓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蘇區振興發展保障能力。
促進贛東贛西“兩翼齊飛”。認真落實支持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支持贛西經濟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贛東贛西兩翼加快發展。支持上饒、景德鎮、鷹潭加強與長三角、海西經濟區對接合作,創新開放模式,推進區域合作,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產業轉移承接示范區、沿海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全國著名的文化生態旅遊地。支持新餘、宜春、萍鄉充分發揮特色和優勢,加快經濟轉型,強化聯動發展,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兩型”社會綜合改革試驗區。研究推進贛湘邊際合作試驗區建設。研究出臺支持撫州融入南昌、對接海西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構建向莆經濟帶,打造撫州贛閩開放合作創新區。
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啟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賦予試點縣享受設區市一級的經濟社會發展管理權限,增強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支持具備條件的縣改市(區)。落實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工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接二連三”、服務業倍增、縣城建設提升、鎮村聯動發展、城鄉環境治理“六大工程”。支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縣域經濟。
(六)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推進區域開放合作。密切國際交流合作,深化與港澳臺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對接合作。主動對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共青先導區、南昌臨空經濟區和具有條件的市縣先行先試。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商貿、物流等領域有序開放。
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實施招大引強工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產業鏈發展需求,重點引進一批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促進項目集聚和產業集群。深入推進央企入贛工程,抓好已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加快引進一批重大央企項目。制定支持贛商回鄉創業政策。建立招商引資專傢咨詢團、省市聯合招商團、項目推進服務團,提高招商引資專業化水平。
擴大外貿進出口。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gps衛星監控管理系統。加大重點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生產型企業擴大出口,培育壯大一批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穩定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精密零部件進口,加強我省產業和貿易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
支持企業“走出去”。組織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重點開拓中亞、東南亞等市場,擴展非洲市場。放寬企業和個人境外投資審批登記,鼓勵優勢企業赴境外從事農業綜合開發、礦產勘探和投資並購,推動江銅、新鋼、煤炭集團等資源型企業“走出去”,建立境外能源、資源供應基地和生產經營基地。支持產品和產能優勢企業到境外辦廠。
加強開放平臺建設。積極爭取設立贛州、南昌綜合保稅區和宜春海關,加快推進九江、吉安綜合保稅區申報。支持建設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贛閩、贛粵產業合作區。大力發展以鐵海聯運為重點的多式聯運,依托向莆鐵路開通贛閩五定班列,開通贛州至深圳五定班列。加強與粵港澳、閩浙滬通關合作,簡化通關監管手續,提高運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七)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有序放開南昌城區落戶限制,積極放開其他設區市中心城區落戶限制,全面放開縣級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健全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抓緊研究制定與戶籍制度改革相適應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進城就業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把進城落戶農民納入城鎮住房保障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繳納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選擇若幹市縣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重點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進行探索。
優化城鎮佈局和結構。制定實施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完善“一群兩帶三區”城鎮體系。推進鄱陽湖生態城鎮群與長江中遊城市群融合發展,加快南昌大都市區、贛州都市區、九江都市區建設,積極培育京九、滬昆沿線城鎮帶,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抓好城市道路、地下管網、公共交通、通信、環保等市政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集約利用城市土地資源,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加快建設綠色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宜業城市。保護好城市古跡和歷史遺存,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加強建築質量管理,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加強城市社區建設,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推動數字城管向縣城延伸,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適時召開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
(八)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五河一湖”、自然保護區、濕地、野生動植物等保護力度,增強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大力推進“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建設,提升交通幹線通道綠化水平,積極創建森林城市,完成植樹造林200萬畝。加大工業廢氣治理和揚塵污染防控力度,推進設區市PM2.5監測,建立霧霾天氣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備用水源地建設和鄉村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紮實推進重金屬污染、工礦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抓好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
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積極開展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和試點園區建設。啟動省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清潔化園區試點和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建設。科學推進農村沼氣工程,推廣規模化沼氣集中供氣。抓好工業、建築、交通和公共機構節能。大力推進企業節能,實施一批節能技改和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抓好主要污染物減排,確保完成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0.5%、2%、1%、2%。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爭取國傢批復江西省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省規劃,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納入國傢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開展省級生態文明試點縣建設。大力發展森林碳匯,培育建立水權、林權、排污權交易市場。推進環境污染強制保險試點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九)深入實施民生工程,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籌集財政性資金800億元,集中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50件實事,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努力擴大就業推動創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對高校畢業生、下崗人員、退役軍人、農民工、零就業傢庭等就業重點群體的就業服務,力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深入推進全民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億元。加大就業和技能培訓力度,全省工業園區就業培訓28萬人、創業培訓8萬人。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保險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擴大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覆蓋范圍。健全社會救助制度,落實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城鎮“三無”特困群眾供養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等標準,加大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力度。建立特別救助制度,對未納入低保的貧困傢庭和遭遇天災人禍的困難傢庭實施救助。向低保對象中的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費。加大醫療保障力度,提高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加快發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大城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力度,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林區、墾區等各類棚戶區23萬戶。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0.63萬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萬戶。全面完成“漁民上岸”安居工程。創新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行管理機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
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實施“精準扶貧”,提高扶貧成效。抓好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推進幫扶到戶脫貧、扶貧移民搬遷、培訓轉移就業等扶貧攻堅工程建設。力爭全年脫貧70萬人,完成扶貧移民搬遷8萬人,完成3000個貧困自然村點整治、人畜飲水安全等建設任務。
(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強省級教育統籌,繼續加大對教育投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增強教育事業發展活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施中等職業學校達標建設計劃,完善中高職銜接制度,促進校企深度融合。抓好高校內涵式發展,實施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開展本科高校專業改革試點,優化專業結構與佈局,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抓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進一步開展好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開工建設省圖書館新館,完成設區市數字圖書館建設。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加強景德鎮禦窯廠遺址、吉州窯遺址等大遺址保護管理,開展可移動文物普查。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出版發行、報刊傳媒、演藝娛樂、文化旅遊等文化產業。建設、用好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第十四屆全省運動會。
抓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擴大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范圍,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施衛生計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進省直醫療機構在南昌市新區建設分院,抓好市、縣婦幼保健機構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落實“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健全和落實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創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利益協調、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渠道,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健全基層信訪工作網絡,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進平安江西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快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深入推進法治江西建設,進一步健全執法制度、改進執法方式、加強執法管理、強化執法監督,促進執法規范化。深入開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建立覆蓋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制度和體制,嚴懲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安全措施落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健全國防動員體制機制,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提高軍轉安置和優撫工作水平,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各位代表!
擔負好服務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政府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勇於解放思想,建設創新政府。堅持把解放思想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打破思維定勢,沖破利益藩籬,突破狹隘視野,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破除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項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管理,把工作重心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嚴格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牢固樹立法治理念,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強化監察、審計等內部監督,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推進政務公開、辦事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肅整工作作風,建設服務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鞏固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紮實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著力健全改進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堅持真抓實幹、狠抓落實,大力弘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優良作風,大力倡導堅持不懈、一抓到底的務實精神,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堅決反腐倡廉,建設廉潔政府。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加大懲治和預防腐敗力度。加強土地礦產資源開發和政府采購、國有資產轉讓等監督管理,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深入開展損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努力開創我省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的新局面!
?? 附件?
《政府工作報告》註釋
1.“約法三章”:2013年3月17日,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提出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隻減不增,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隻減不增。
2.“先照後證”:商事主體直接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後即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如要從事需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持營業執照和有關材料再向主管部門申請許可。
3.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公司辦理工商登記時,實行由公司股東(發起人)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並對繳納出資情況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
4.“寬帶中國江西工程”:為貫徹落實國傢“寬帶中國”戰略,我省制定瞭“寬帶中國江西工程”實施方案,著力解決寬帶網絡接入速度、覆蓋范圍、應用普及等問題,強化產業發展和安全保障,提高寬帶發展整體水平。
5.“財園信貸通”:由省財政廳、工業園區管委會按1︰1比例籌集資金存入銀行,作為貸款風險保證金。銀行按不低於保證金的8倍放大貸款額度,為園區內有一定稅收貢獻、成長性好,又達不到銀行貸款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一年期以內、500萬元以下低息貸款。
6.“糧食穩產增產十大行動”:即政策支持行動、糧田建設行動、科技促進行動、高產創建行動、良種推廣行動、配方施肥行動、統防統治行動、農機應用行動、防災減災行動、農資整治行動。
7.“百縣百園”建設工程:堅持改造與新建相結合,力爭用3-5年時間,在全省建成100個左右覆蓋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發展層次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8.新版GMP改造工程:2011年3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被稱為新版GMP,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進一步規范和重新認證,要求全部藥品生產企業2015年12月31日前需達到新要求,未通過認證的企業不得繼續生產藥品。
9.“數字企業”計劃:針對企業信息化狀況和中小企業特點,為企業量身定做的一攬子信息化解決方案,以“七個一”(一條互聯網高速接入通道、一個企業內部數據通信網絡、一個企業門戶網站、一套自動化辦公系統、一套廠區安全管理系統、一套員工管理系統、一套市場營銷管理系統)為主要內容,全面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應用能力。
10.“較大的市”:除直轄市以外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定權的城市,包括省會城市、特區城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設區城市。
11.現代農業“接二連三”:用市場化理念和工業化辦法,以加工和銷售倒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種養業與二、三產業緊密聯接,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2.PM2.5: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可入肺顆粒物。
13.“城市礦產”: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產生和蘊藏在廢舊機電設備、電線電纜、通訊工具、汽車、傢電、電子產品、金屬和塑料包裝物以及廢料中,可循環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稀貴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
14.“漁民上岸”安居工程:整合相關項目和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實現以船為傢漁民上岸安居,改善以船為傢漁民居住條件。
15.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由財政出資,購買文化服務,解決農民看戲難、看電影難、開展文體活動難的問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